通识动态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通识动态 -> 正文

传统文化教育焕发青春活力 中华传统文化课改构建教学新范式

发布日期:2025-05-14     点击量:


为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实效,通识教育中心本学期全面推进课程改革,构建“理论奠基+实践赋能”的创新教学模式,通过沉浸式场景创设打造教育新样态,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成为文化传承的“青春代言人”。

指尖传承:当非遗技艺遇见青春创意

在撕纸艺术课堂上,红色宣纸在学生指间翻飞起舞。“食指拇指捏紧纸缘,顺着纹样走向轻轻发力”,教师示范时,红纸渐显“双喜”轮廓。初学时学生动作生涩,随着练习深入,窸窣撕纸声中诞生出虽简朴却饱含巧思的作品。同学们忍不住掏出手机给作品拍照留念,镜头记录下的不仅是作品,更是文化觉醒的瞬间。

如果说撕纸课堂展现的是传统技艺的灵动之美,那么石泥塑课程则呈现出质朴的创造力量。彩泥替代专业陶土,在年轻手掌的揉捏中被赋予新生——憨态可掬的小动物,清新淡雅的小植物,无需窑火淬炼的手作小品,正以童趣盎然的姿态诉说着文化传承的另一种可能。

诗韵流转:声线勾勒的千年画卷

晨光洒满诗词课堂,《钱塘湖春行》的明快韵律与《天净沙·秋思》的苍凉意蕴在琅琅书声中交织。教师以手势为指挥棒,引导集体诵读从参差错落渐至和谐共鸣。当“乱花渐欲迷人眼”的欢畅碰撞“断肠人在天涯”的孤寂,跨越时空的情感共振在教室上空久久回旋。

匠心传承:剪刀与画笔的双重奏

剪纸实践课上,锋刃游走于红纸,细碎纸屑如雪纷飞。从波浪边窗花到繁复团花纹样,学生们的剪刀轨迹由生硬渐至流畅。“福”字剪纸映着灯光投下吉祥光影,百幅作品组成的红色矩阵,见证着传统技艺与青春热忱的碰撞。

转至团扇课堂,素白绢面成为创意画布。学生执笔勾勒简笔竹节,晕染渐变云霞,偶有意外滴落的墨点被巧思化为游鱼山石。当俏皮寄语邂逅传统纹样,当荧光星点缀满团扇边缘,年轻一代正用属于这个时代的语言,续写东方美学的注脚。

从剪"双喜"窗花到给团扇设计签名,从捏泥塑小物件到诵读古诗文,这学期的课程通过动手实践,让古籍里的文字和传统手艺真正走进同学们的生活。那些沾着颜料的双手、刻刀留下的痕迹、充满欢笑的课堂,正在用年轻的方式续写文化——当传统文化不再遥不可及,而是融入年轻人的日常,才是文明传承最好的模样。

供稿:何明珠

初审:郭静宜

复审:肖静彤

终审:杨俊萍

广州校区:广东省广州市增城荔湖街华商路2号  | 江门校区: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华商大道1号 

招生热线:020-32882222 | 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| 粤ICP备1200782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