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化美育教学改革,践行“以文化人、以美育人”的教育理念,通识教育中心本学期将美育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全面落地启超书院。美育课程组利用多元化教学场景,为学生带来沉浸式艺术体验。

启超书院:打造美育实践“新阵地”
美育课程的理论课上,人文素养教研室美育课程欧阳宝凤教授通过大班授课系统,讲解美学原理与艺术审美;实践环节则采用小班制分组教学风景及人物绘画,学生在启超书院的美育工作坊和创客空间中执笔挥彩、对造型和色彩艺术实现“学中做、做中悟”的目标。启超书院坐落于江门校园文化核心区,书院内设美育工作坊、影音放映厅、创客空间等专业场所,配备数字绘画屏、多媒体交互设备等先进设施,为艺术创作与跨界融合提供了广阔平台。

多元课堂:从“单向讲授”到“多维共创”
美育课程设计注重“理论+实践”双轨并行:在影音厅内,学生通过经典影片、纪录片赏析东西方艺术精髓;在美育工作坊,教师以“非遗传承”“当代艺术实验”等主题开展情境化教学,引导学生从临摹走向创作;创客空间则成为跨学科融合的试验场,学生将设计与传统绘画结合,完成艺术绘画卡通人物形象设计等创新项目。
实践中的许多同学表示:“这里像一座艺术‘工坊’,我们可以自由尝试不同的媒介,老师的手把手指导让抽象的美学概念变得触手可及。”

教学改革:让美育扎根生活、赋能成长
“美育不仅是技能传授,更要唤醒学生对‘美’的感知力和创造力。”欧阳宝凤教授介绍,启超书院的启用标志着学校构建“大美育”体系的关键一步。下周她还会在启超书院举办“职业形象设计美学”的讲座。

通识教育中心本次把美育课程与书院建设结合,撬动传统美育课堂的转型升级。未来,中心将引入更多社会美育资源,如联合本地艺术家开设工作坊、举办学生作品展,推动美育从课堂延伸至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。当艺术理论融入实践创造,这里的故事,恰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探索“以美赋能”人才培养的生动注脚。
供稿:欧阳宝凤
初审:姚嘉敏
复审:肖静彤
终审:杨俊萍